三是市镇名,北宋时就有了西溪镇,南宋临安包含了西溪市;
四是路、片名,称西溪路。南宋时,西溪泛指自杭州宝石山至洞霄宫宋帝进香的沿山“十八里辇道”,宋廷在洞霄洞筑有夏宫。每到酷暑季节,朝廷君臣大多到洞霄宫避暑,时有“半个朝廷”之说。近代以来,西溪比古代有所缩小,仅指古荡、留下、蒋村、五常等。
西溪文化
南宋、明朝以后(元、清二朝)不少遗民、志士仁人为了躲避官府的迫害,隐居西溪。这些人赋诗作词,产生了具有着独特内涵的“隐逸文化”。
西溪的另一个特色,寺庵道观相望,尤其是在晚清与民国时期,西溪已经扩展成为杭州城郊的一个游览胜地,才出现了“西湖为正,西溪为副”之说。
众多名人学士到此游览,出现了西湖名胜之外的二个景点“西溪芦雪、西溪探梅”,也产生了一种有别于西湖风景的另一种文化形态。
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,西溪成为杭州的粮食、副食品与淡水鱼的供给基地,人称“杭州鱼塘”,杭州市场上供应的淡水鱼类大多产自西溪地区。
这些内容正是林的研究成果,为西溪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。
林的开发思路
在林看来,未来西溪的旅游开发,应当有别于西湖景区开发思路。
他采用了通俗的比喻方法,西湖犹如小姐,一个温文尔雅的“大家闺秀”,而西溪应当是一个朴素美丽的“村姑”。因此,西溪景观与特色应突出一个“野”字,也就是将杭州西湖旅游的“雅”与西溪旅游的“野”区分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