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兹生译文细致入微地传达了庖丁解牛的熟练技艺,并且对牛“如土委地”加以象声词“flop”,强调了句子的生动性,同时在结尾处庖丁因其技艺圆满得以施展而感到得意处,译文用“completely satisfied”来诠释,整个故事语体色彩的渲染十分贴切。
(四)浑沌
浑沌寓言作为《庄子》内七篇的结束出现:
南海之帝为倏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“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”[59]
南海、北海之帝的名字“倏”与“忽”有快速、敏捷之意,象征“有为”,其所处方位“南”与“北”有分之意。中央之帝“浑沌”是纯朴和合之貌,比喻自然无为。浑沌之死象征人为对自然之“道”的破坏。此段处于《应帝王》篇末,又有三者名皆为“帝”,可以视为庄子阐发的治理天下的主张,即主张无为而治。